读懂唐诗宋词,你需要这两部“秘籍”
《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
沈祖棻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捧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年1月版《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爱不释手,这两部书均为沈祖棻的杰作。
沈祖棻1909年1月29日出生于苏州一个文化世家,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因性情不合,于1931年秋季转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学习,1934年夏毕业随即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6年夏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9月1日与程千帆在安徽屯溪仓皇成婚,开始了流亡生活。1940年4月,沈祖棻曾在成都切除肿瘤,疾病给她造成了巨大痛苦。1942年至1946年,她先后在成都金陵大学与华西大学任教。1947年12月10日,沈祖棻分娩时发生了严重医疗事故,多次手术损害了她的健康。1952年秋,她扶病重新工作,先后在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任教20余年。1957年,程千帆被错划为右派,她受到连累,长期忍受着生活中的屈辱与苦难。1975年12月,她奉命自愿退休。1977年6月27日,沈祖棻到沪宁探亲访友归来,快到家时,遭遇车祸,不幸逝世,结束了她多灾多难而又光彩夺目的一生。
程千帆在《宋词赏析》台湾版后记中说:“她首先是一位诗人、作家,其次才是一位学者、教授。她写短篇小说、写新诗和旧诗,主要的写词,这是她的事业,而教文学则只是她的职业。”
沈祖棻自幼酷爱文艺,读中学时就已发表文艺作品。1932年,在汪东词选课的习作中,沈祖棻所作《浣溪沙·芳草年年记胜游》颇受好评,因末句“有斜阳处有春愁”而获得了“沈斜阳”的雅号。抗战期间,民族灾难日益深重,作为一个背井离乡的流亡者,她创作了大量爱国诗词。
1940年2月,她的新诗集《微波辞》在重庆出版,其中几首被谱成歌曲,广为流传。她在报刊上所发表的不少词作,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刘白羽说:“国破家亡之恨,销魂呻吟之词,古已有之,惟沈祖棻生于今世,写于今时,她未停留于伤春悲秋,羁愁离怨;能于绮思丽句中寓天下兴亡之志;故尔有追求,而追求得又那般痛苦;于是通过个人心灵,树立民族魂魄,句句珠玑,字字血泪。”“上举戊稿诸什,则黄钟大吕,浩然正气,岂古人能比,乃一当代爱国词人也。”(《有斜阳处有春愁》,载《书与人》1996年第2期)
作为一位诗人,沈祖棻受到了崇高评价,有学者将之比喻成现代李清照,如朱光潜说:“易安而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身经离乱多忧患,古今一例以诗鸣。”(《涉江诗词集》卷首)陈永正说:“时人每谓涉江为易安而后一人,窃以为其才情之富,学养之深,题材之广,似更凌而上之,谓为千古以来第一女词人亦无不可。”(《程千帆友朋诗札辑存》第一本)
沈祖棻在诗词赏析方面也成就卓著,所著《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在中国诗歌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 对诸多诗词作品的专题研究 |
我国传统的诗词鉴赏著作通常采用诗话形式。这些著作每有精辟见解,缺点是零碎,难以检索。随后采用选本方式,有些选本还加了注释、评点,甚至赏析文字。但是它们所讨论的对象是孤立的。
直到沈祖棻才改变了这种状况。她在《唐人七绝诗浅释·引言》中说:“在唐人的和唐以后作家的作品中,常常有许多在题材、主题、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各方面相近或相反的,如果取而合读,不仅可以增加兴趣,而且对于培养我们的欣赏与写作能力,也有帮助。”
《唐人七绝诗浅释》共分69组,对唐人绝句中数十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宋词赏析》对十多位词人进行了专门研究。正因为如此,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朝前迈进了一大步。
(唐)刘禹锡 《金陵五题·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在赏析的基础上还进行理论探讨与总结。例如关于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一诗,沈祖棻在分析了前两句通过“野草花”“夕阳斜”这些衰败景象,来暗示前朝贵族住宅区的人事变化后,接着又分析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最后指出:“总之,这两句诗是承接前两句所暗示的盛衰变化,更其具体地以燕子寻巢这样一件生活中所常见到的小事,来坐实富贵荣华,都难常保,以见在封建社会中每隔一个时期便必然要发生的权力再分配,从这样一件小事中也反映了出来。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也是古典诗歌表现方法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宋)张先《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再如《宋词赏析》对张先《醉垂鞭》的分析,其上片有“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两句,我们读过之后也许并不认为有多好,经过沈祖棻的理论分析,我们的看法也就立刻随之改变。她说:“这里涉及欣赏中一与多的变化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多数女子并不浓妆,所以一个浓妆的,便显得出众。但在上层社会的行乐场所,或是贵族宫廷里,多数女子都作浓妆,一个淡妆的,就反而引人注目了。”
显然,诗中所描写的妓女正是由于淡妆,才给张先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将其写入词中。沈祖棻所阐发的审美观,对我们赏析诗歌当然有帮助。
沈祖棻诗学研究手稿
02 | 成功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 |
所谓比较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有某些共同之处的研究对象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以便更好地揭示它们的内容与特点。《唐人七绝诗浅释》全书采用了比较研究方法,《宋词赏析》中也有一些比较研究的实例。
(唐)杜审言《赠苏书记》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进行纵向比较有利于揭示研究对象之间的渊源关系。《唐人七绝诗浅释》第一篇分析了杜审言的《赠苏书记》,在谈到“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时,指出它们不从正面写,而从对面写,“它比直接描写苏某离家,依依不舍更委婉、更深厚,因而更有说服力。诗中凡是用这样一种表现手段的,往往格外动人。”
(唐)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接着引用杜甫的《月夜》为例,并作了分析。最后指出:“杜甫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他祖父在诗歌上的成就,并表示要继承祖父的文学事业。这首诗,就是学习杜审言《赠苏书记》从对面着笔的手段的,而青出于蓝,刻画得更其细致,表现得更为丰富。”作者通过比较,说明杜甫确实继承了祖父杜审言的文学事业,并有很大的发展就很有说服力。
横向比较则有利于显示彼此间的优劣与差异。如柳永与贺铸都是北宋卓有成就的词人,他俩的词都做到了情景交融,周济指出了两者的差异:“耆卿熔情入景,故淡远。方回熔景入情,故秾丽。”(《介存斋论词杂著》)
沈祖棻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所言柳、贺两家之别,极为有见。柳词大段写景,每每见景生情,景中见情,熔情入景,以前所析,不难复按。贺词著意写情,景为情用,故情中布景,熔景入情,如前首‘月桥’两句,‘一川’三句都是,而本首几乎通体如此。淡远,是由于远取诸物,先景后情。秾至(秾丽),则由于近取诸身,先情后景。”
(宋)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词可以《八声甘州》为例,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两者为“见景生情”的关系,换头三句“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就说明了这一点。
贺铸所写“月桥”两句,“一川”三句均出自《横塘路》。上片写作者在与情人分别后,情人杳无音讯。于是设问“锦瑟华年谁与度?”随即回答道:“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显然,“月桥”两句,只是作者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的关心、愿望、遗憾,甚至嫉妒的情感,并非真有那么一个住处。下片写作者没有见到情人的遗憾之情,设问:“试问闲愁都几许?”随即回答道:“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显然,“一川”三句也不是当时景物,而是作者“熔景入情”,表现作者闲愁之多。所以显得“秾至”。
这种差别实际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对我们欣赏诗歌当然大有帮助。
03 | 侧重于对艺术技巧的分析 |
在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讲解古代诗词一般都侧重于对其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批判。而《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则侧重在对每一篇诗词的艺术技巧的分析方面,显然具有纠正偏向的意义。
程千帆还在《宋词赏析》台湾版序中说:“她讲得好是因为她做得好。”正因为沈祖棻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能深入体会古人创作的甘苦,所以她才能在对诗词作品进行艺术分析时切中腠理。
(唐)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如李白《越中览古》云:“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沈祖棻对这首诗的创作方法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作者首先介绍了该诗在取材方面的特点,指出:“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接着又指出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义士还家尽锦衣”与“宫女如花满春殿”两个镜头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盛大场面,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
作者分析道:“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作者最后还指出这首诗在结构上的创新之处:“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如此卓有见地的艺术分析,对读者当然极有帮助。
沈祖棻在《唐人七绝诗浅释·引言》中指出:“诗是最精粹的语言。它用经过反复挑选过的最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其最美好、丰富和微妙的思想感情。”沈祖棻本人在诗词创作中也在语言锤炼方面下过很大功夫,所以在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时,也非常重视诗歌修辞。
前人写诗作词,重视炼字,沈祖棻对诗词中用得非常好的关键词常作重点分析。如柳永《八声甘州》开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沈祖棻是这样分析的:“用一‘对’字领起,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暮雨’上用‘潇潇’,下用‘洒’字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的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却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秋空晴朗之状,如在目前。”
作者对句中的每个字都没有放过,而且都作了非常精到的分析。如此精到的分析,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意当然是大有帮助的。
无名氏《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诗人为了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还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沈祖棻对这些修辞方法,也结合诗词作品作了深入分析。
仅举一例,如无名氏《菩萨蛮》有云“寒山一带伤心碧”,沈祖棻分析道:“山的碧色用‘伤心’来形容,非常奇妙而新颖。因为山本是无知之物,这里却用人的感情来表现它,就显得特别深刻。一方面,人本来伤心,所以眼中的碧山似乎也抹上了一层伤心的颜色;另一方面,将山人格化,看作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就觉得这种碧色,正是它伤心的表现,使人看了,更觉伤心。二者互相交感,成为一体,即所谓情景交融。”
显然,沈祖棻对修辞方法的分析,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诗词作品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修辞学知识。
04 | 将赏析建立在考据的基础上 |
沈祖棻在《古典诗歌论丛·后记》中说:“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的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沈祖棻成功地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诗词赏析中。
(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使胡马度阴山。
譬如不少诗词作品,版本间常存在文字差异,若能判定其是非,对诗歌鉴赏当然有帮助。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使胡马度阴山。”“卢城”各本多作“龙城”,沈祖棻据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改作“卢城”,并考证道:“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之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治卢龙县,《唐书》有卢龙府,有卢龙军,故称之为‘卢城飞将’。龙城,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塔米尔河畔,与李广无关。”所作校勘,既有宋本依据,又有史实依据,应当是可靠的。
(宋)周邦彦《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曲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再如古人写诗作词,爱用典故,考证典故出处并分析其用法,对于我们赏析诗词当然大有好处。如周邦彦《瑞龙吟》第三叠首句为“前度刘郎今又来”,沈祖棻分析道:“此语虽出自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以与前文‘试花桃树’关合,但实际上却是用刘义庆《幽明录》所载东汉刘晨入天台山遇仙女故事,这个故事中也有桃树(详后《玉楼春》篇)。我们也可以说,是两典合用,成语用前者,故事用后者。注家们只引用刘禹锡诗是不全面的。”
如此分析典故,真做到毫发无憾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当然也就更丰富,更具体、更深入了。
沈祖棻1950年代的唐人七绝诗讲义
05 | 诗词鉴赏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
沈祖棻有关诗词赏析的书,都是她教学实践的产物。程千帆《唐人七绝诗浅释·后记》说:“唐人七绝诗是她讲授过多次的一门专题课程,在金陵大学、华西大学和武汉大学都开设过。讲稿也曾几次修改。”吴志达《沈祖棻评传》也指出:“《宋词赏析》就是在一九五七年春为宋元明清文学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讲课的讲稿。”她的诗词鉴赏难免有教学的烙印而呈现出一些特点。
(唐)韩偓《新上头》
学梳蝉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
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傍人。
为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沈祖棻对诗词的赏析一般都细致入微。如韩偓的《新上头》:“学梳蝉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傍人。”
按照唐人习惯,女子到十五岁,通过一定的仪式,改变发式,加笄,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俗称上头。这首诗的后二句描写了一位听到即将嫁人的消息,正在举行成人仪式的少女的心理活动,沈祖棻分析道:“第三、四句十四个字,实有六层意思。爱好,一也。爱好多,二也。因爱好多而心转惑,三也。所惑乃是否宜称,四也。由于不能定其是否宜称而问旁人,五也。一问不足,因而遍问,六也。由于层次之多,更见出诗人用笔之曲折,针线之细密,但另一方面,语言却极其晓畅明白,使人感到真实、生动而且自然,毫无做作。”如此细致,可以说将那两句诗意分析得了无剩义了。
沈祖棻的课堂教学深受好评,她曾于1963年春天在武汉市数所高校组织的教学观摩会上,主讲过李清照的《醉花阴》。她在讲解诗词时,常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生动活泼,颇吸引人。
(唐)张祜《赠内人》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该特点在这两部书中也有所反映。譬如她在分析张祜《赠内人》“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两句诗时,不仅引证了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中的两句诗“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而且还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一段细节描写,并作了如下分析:“《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贾蔷买了一个会串戏的雀儿给龄官解闷,问她:‘好不好?’龄官反而生了气,她说:‘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干这个浪事!你分明弄了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好不好!’从这支极小的插曲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于人,阶级的人的心理理解多么透彻。不用说,这支插曲对于我们理解诗人们‘救飞蛾’和‘放白鹇’的描写大有启发。”
沈祖棻引用了小说中的一段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诗歌的理解,而且也增加了赏析的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拓宽赏析诗词的途径与思路。
《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是诗词赏析的范本,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诗学修养,也会提高我们诗歌鉴赏的兴趣与水平。
>原题《易安而后见斯人——读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载《光明日报》2019年4月6日05版
【相关阅读】
蒋寅:在讲析唐诗的书中,这是最令人赏心的一部——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荐读